让绿色成为美丽甘肃最鲜明的底色-九游会登录j9入口
2024/05/31/ 17:02
来源: 中国环境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走遍陇原大地,看山、看水、看林、看田、看湖、看草、看沙,生态文明理念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美丽甘肃建设全面推进。
走进祁连山,区域植被覆盖度增加,目之所及满山苍绿,生机盎然。保护区内雪豹种群数量呈明显恢复态势,大型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明显上升。多地通过大力整治修复生态环境,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蹚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
一河清水向东流,甘肃省作为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黄河干流出境断面水质连续8年达到ⅱ类。白银市、兰州市和定西市纳入全国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范围,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巩固改善。
昔日不毛之地,现在也“风光”无限。甘肃省拥有丰富的风能、太阳能资源,近年来,全省加快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不断拓宽“两山”转化路径。越来越多美丽的生态图景在这片土地上展现,为甘肃省发展注入生生活力。
一山一水再添新“绿” 守护美好生态环境常在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近年来,甘肃省环环相扣推进生态环保工作,不断厚植绿色发展底色。
祁连山生态安全屏障持续筑牢。强化祁连山地区“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推进祁连山生态保护红线监管试点、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地面监测站建设。祁连山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状况监测评价显示生态环境稳定向好。祁连山保护经验做法成为全国主题教育正面典型,纳入第六批全国干部培训教材。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在沿黄9省(自治区)率先颁布省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条例。国家黄河警示片33个问题整改完成25个。截至2023年底,黄河流域甘肃段水质优良比例92.68%,高出黄河9省(自治区)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
着力守住蓝天,开展重污染天气防控、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行动。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等项目稳步推进,治理农村地区散煤27万余户。累计完成65蒸吨及以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59台6100蒸吨。高质量推进钢铁、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
着力护好碧水,全省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超额完成国家任务。与周边省份联合开展黄河干支流生态环境督导检查。与宁夏、四川签订黄河干流横向生态补偿协议,推动全省12市18县(自治区)建立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
着力保卫净土,持续开展农用地土壤镉等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行动,在全省矿产资源开发活动集中区域等重点区域执行涉重金属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推动将耕地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和安全利用纳入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等相关考核。全面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启动新污染物监测试点。2023年,完成305个行政村环境整治、26条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任务。
厚植绿色底色,全省环境质量趋稳向好。
始终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国之大者”
2023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作出系统部署,明确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
《意见》印发后,甘肃省委、省政府及时研究制定《关于全面推进美丽甘肃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聚焦目标路径、重点任务、关键环节,提出细化举措,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美丽甘肃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实施意见》强调,甘肃省在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保护好生态环境就是对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最大贡献。美丽甘肃建设关系全省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局,必将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的全过程。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增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美丽甘肃建设,这一次更为细致,更为精准。
《实施意见》在部署安排上,锚定三个时间节点,到2027年,美丽甘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到2035年,美丽甘肃目标基本实现;展望21世纪中叶,美丽甘肃全面建成。同步提出三个阶段的生态环境治理路径,即“十四五”深入攻坚,实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十五五”巩固拓展,实现生态环境全面改善;“十六五”整体提升,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
展望21世纪中叶,美丽甘肃全面建成。生态文明全面提升,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形成,重点领域实现深度脱碳,生态环境健康优美,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提升。
久久为功持续发力 五个方面推进美丽甘肃建设
为扎实推进美丽甘肃建设重点任务,以更高站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意见》明确甘肃省将从5个方面持续发力,全力以赴抓保护、动真碰硬抓治理、久久为功抓推进,努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走深走实、开创崭新局面。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要打好蓝天保卫战,打好饮用水安全保障保卫战,开展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梯次推进“无废城市”创建,持续推进新污染物治理行动。紧盯群众身边生态环境问题,集中开展餐饮油烟、噪声污染和异味扰民等问题专项整治。
着力筑牢国家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持续健全完善祁连山生态环境常态长效化监管机制,加快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不断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以大熊猫、金丝猴、雪豹、红豆杉等为重点,全面保护省内珍稀野生动植物。切实维护生态安全,提升生态安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应对处置能力。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实施强工业行动,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加快建设新型能源项目,加快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坚持先立后破,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
探索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甘肃实践示范样板,展现西部壮美风貌。研究制定美丽甘肃示范区建设方案,分模式、分梯队开展实践创新。建设美丽河湖,深入推进黄河生态保护治理和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建设美丽城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市生态修复和功能完善。建设美丽乡村,实施美丽乡村示范县建设行动,统筹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健全完善政策制度体系,为美丽甘肃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强化法治保障,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湿地保护、污染防治、监测管控、重点区域重点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等领域地方性法规规章制定修订。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充分发挥财政、税收、价格、金融等政策协同作用,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深化科技协同创新,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是关系民生福祉的重大社会问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让绿色成为美丽甘肃最鲜明、最浓重、最可靠的底色。